北京中小学科学教育再升级!二十条硬核措施助力未来科学家成长

分类:公司动态     时间:2025-05-10

【政策背景】

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》,北京立足“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”三位一体优势,瞄准建设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,推出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》。从课程改革到社会协同,从实验室升级到家校联动,全方位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,为青少年插上科技创新之翼。

一、科学教育提质:从课堂到实验室的全链条革新

课程体系再升级

国家课程+校本特色 数学、物理等基础学科与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,开发“STEM”示范课程,小初高学段无缝衔接。 跨学科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每门课程至少10%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,高中阶段推进科学类跨学科课程开发,鼓励建设创客空间和科学创新实验室。

实验教学强根基

杜绝“纸上谈兵” 开齐开足实验课,更新实验器材,建设综合实验室、学科功能教室,推动实验教学从“背实验”转向“动手做”。 考试评价动真格 初中物理实验考试、化学和生物学实验考查严格落实,部分区试点建设实验教学网络平台,实现虚拟与现实结合。

教师队伍专业化

高学历标配 每所小学至少配备1名理工类硕士科学教师,开展实验教学技能全员培训,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教研能力提升。 科学家进校园 每校设立科学副校长和科技辅导员,结对科普机构,引入院士、科技工作者担任导师,形成“高校+中小学”双导师制。

二、创新人才培育:从“苗圃”到“森林”的贯通式培养

青少年创新学院 统筹高校、科研院所资源,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数字化追踪平台,打造“数学节”“科学节”“夏(冬)令营”品牌活动,挖掘具有科学家潜质的“好苗子”。

大中小贯通培养 支持建设科学高中,试点大学先修课程,鼓励高中生参与高校学术活动,高校实验室向中小学开放,构建“小学启蒙—中学深化—大学衔接”的培养链条。

社会资源大整合 课后服务新场景 引入优质科学教育资源,开展科学探究社团、科普阅读、科学故事分享,支持学生解决真实问题。 社会大课堂全覆盖 科技馆、校外机构、高精尖企业联动,组织科技节、创新大赛、流动科技馆,打造“校内实验+校外实践”双轮驱动。

三、协同育人生态: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统一战线”

家校社三位一体 家庭科学教育 开发家庭科学实践活动,选树“科学教子”典范家庭,鼓励亲子参与科学研学。 社会公益支持 高科技企业设“科学教育开放日”,免费或优惠提供科普服务,引导学生体验技术产品,感悟创新精神。

数字赋能智慧教育 开发科学教育智能体(AI学伴、AI助教),集成科学家、课程、场馆资源库,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实现资源精准推送。

示范引领与监测督导 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,建设示范性科学教育中心,将科学教育纳入教育督导,确保政策落地见效。

四、未来图景:让科学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星辰大海

北京以“首善标准”构建科学教育新范式,不仅关注知识传授,更注重科学思维、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培育。从实验室里的一颗好奇心,到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,二十条措施将为青少年铺就一条从“科学兴趣”到“科学家潜质”的成长之路。

【行动倡议】

家长、教师、社会各界携手同行,用好首都科技资源“富矿”,共同营造“人人爱科学、处处能探究”的育人环境,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奠基!

(政策原文详见北京市教委官网)

商务合作:王先生 15623939999

北京九星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
ICP证:京ICP备14009536号-12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B2-20242150

Copyright@2003-2022 by 九星通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